(第11-13次咨询)
云衣再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已经是第十一次了。在此之前,我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我计划在今天的一个钟头里,只是陪伴、跟随她的脚步。
她一坐下来,就开始继续讲她童年的故事:
在她九岁的时候,她和七岁多的大弟弟一起进入了小学。他们姐弟俩就在同一个班级里。
她记得,那个时候,大弟弟很笨,每次考试总是名落孙山,经常被老师骂得灰头土脸的;而她呢,一进学校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从麻袋里钻出芒刃一样,立刻显露出了过人的聪慧。她忽然发现,这个在家里作威作福的弟弟,一到了班里就像被扎过的气球,垂头丧气的,他再也不敢嘲笑她“蠢”、“笨”、“呆头呆脑”了。这简直让她感觉太爽了!她猛然意识到,只有在这里,她才有可能打败弟弟——这个从一出生起就把她挤出了家门的克星。
为了在智力上最大限度地挫败弟弟,小云衣狡猾地想出了一个策略:一上课她就装做睡觉,其实在偷偷听讲,然后回家以后每天预习、复习,暗中努力。结果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了班里唯一被老师偏爱的“坏学生”。
我问她:“你能不能想想,如果当时你不是想出这样的策略,而是遵守纪律、好好听讲,光明正大地成为一个被老师偏爱的好学生,那会让你感觉有什么不同呢?”
云衣被我问住了,想了很长时间,她犹豫不决地说:“好像,那样的话,我就不可能被老师偏爱了吧?”
“为什么你会认为不可能呢?我所遇到的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偏爱遵守纪律、好好听讲的好学生啊。”我说。
她又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子,然后说:“我也说不准,好像我这么认为不符合常理,但是我的确好像就是这么认定的。”
听她这么说,我猛然想起她前面意象中的那个以弟子们学业水平为唯一喜好标准的“公平的师父”,一下子有点明白过来了:那个师父,很可能就是云衣的理想父母的象征,他身上所具有的“公平”特质,就是云衣从小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梦寐以求的东西吧。因为她童年的创伤性经历,她已经对寻求“公平的父母”彻底失去了信心,所以,在她的心目中,“公平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不存在的。想到这里,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请她帮助我修正。她很认真地想了想,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不过,我总觉得你说得还不大全面。”
我请她试着帮助我补充,她思索了一会儿,说:“其实,我特意那样做,最主要的还不是我不相信有公平的老师,而是想让自己显得超级聪明——我根本都不听课,还总是得第一,说明我的聪明是远远超过你们的。”
“这个‘你们’是谁?把最后那句话再重复几遍,你好好感觉一下,这话究竟是在对谁说的?”我紧紧咬住这个重点。
云衣回答说:“是对我的两个弟弟说的。他们从小就看不起我,说我又蠢又笨。其实,我觉得他们才笨得出奇呢!只不过他们自我感觉好得很,因为在家里有爸爸妈妈替他们俩撑腰,爸爸妈妈觉得他们的两个儿子聪明绝顶呢!”
“云衣,我听你说话的时候,在感受你语言下面的情感,我怎么觉得那下面好像带有一种很强大的情绪能量呢?”我反馈说。
云衣体会了一下自己,说:“好像是恨,我恨他们。”
“‘他们’分别都是谁?”我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