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机制与价值(3)

在非规范性质量价值领域,我们曾试图分析决定价值化的交换机制及其与规范性巩 固的关系。在两个人A与B的任何一种关系中,一个人所做的,假设rA,是被另一个人按 照正面的或反面的满足sB来评价的。这正面的或反面的满意可以用某种债务或心理感激 tB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而这种债务或心理感激对A来说便构成一种信誉或价值化rA(这 一过程自然是按照rB、 sA、fA和vB这一方向展开的)。许多情况自然也可以阻止以r=s=t=v形式出现的 平衡,如评价过高或过低、遗忘、忘恩负义、信誉的削弱或夸大等等,而尤其是一时的 或长远的各人价值尺度的不一致。但这一图式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最最不同的情况:两人 间建立在共同尺度和有利交换之上的好感,一个人物夸大的或非夸大的声誉,在微观政 治学的信誉中起作用的实际和虚假服务的交换,等等。这种分析并无实际用途,但却能 够获得两个小小的理论确认。

第一个是,这些质量交换过程同某些基本的经济规律或人类行为学规律往往有显著 的相似之处。首先,评价S与声誉V当然是相当受供求规律支配的;同样一个中等人才, 在一个他享有某种“稀有性”的小城市里和在一个人才比较密集的环境里,所得到的评 价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尽管没有量化,人们仍然可以在新价值尺度替代其他价值尺度 和声誉非常容易被夸大,但又很脆弱等等这些危机或不平衡情况中,看到格拉汉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的等同物。

第二,人们很容易看到,只要交换还是非规范性的,潜在价值t和v(相对于实际或 现实价值r和s)就部分是偶然的,而任何朝向义务发展的过程都引起由这一结构所强加 的新关系(在经济中也是一样,现款交易不要求很多法律约束,而赊卖则要求更多的保 护)。价值t就是这样因遗志或忘恩负义等等而自动粉碎化为乌有,而一种相互的道德 感情的参与则导致保存。从自发过渡到规范相互性的标志,是一种新类型的交换,其中 再没有服务与满足大致的符合,而是观点的替换,也就是说达到了无中心的或无利害关 系的态度。

以上只是一个可能分析的小例子。上文已经提到过的在当今极其活跃的美国新功能 主义(古德纳、布劳等人)的研究中,人们还能找到许多其他例子。因此质量价值领域 构成一个可能进行比较研究的相当广阔的领域,甚至从调节到可逆性运算的过渡也是如 此。我们已经看到(在节5中),这样一种过渡正从纯结构(调节与认知运算)这一方 面来加以研究,自然也没有理由不从价值方面、从吸引力即情感负荷的“投资”、相互 性及交换等方面来研究,而这与人们在调节和与结构运算方面所观察到的东西同构。在 这方面,第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价值尺度所采取的逻辑形式。系列、系谱树等。一些 学者,如高布劳特,还尝试一种“价值逻辑”。

而尤其是存在着一个不着眼于结构的认识,但着眼于可使用力量之调节的运算系统。 博奕论曾给它一个地位,名为“决策”。这就是心理学家一直感到难以解释的意志。自 威廉·詹姆斯以来,人们一直承认意志不是简单的或可分离的倾向,否则就会把它与努 力或意向混同起来。当一个被认为是低级的而一时是较为强烈的倾向(一个特殊的欲望 等)同一个被认为是高级的但初始时是较弱的倾向(一个义务等)发生冲突时,意志就 起作用了。意志行为就在于加强后者直至战胜前者。由此,A·比奈作出结论说必需要 有一个附加力量。布隆代尔还提示这一力量来自集体命令(这个解决办法很成问题,因 为如果集体命令足以决定一个动作,那就不再需要意志;而如果集体命令不足以决定的 话,那么问题依然存在)。看来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倾向自身并无强弱之分,其强弱只 是与背景有关。只要背景仅仅取决于同实际知觉情况相联系的变动调节,低级倾向就可 能占上风;然而如若把意志设想为可逆性运算,即通常的能量调节的极限,那么意志行 为就在于把人偏移开当前的情况,使他能回到自己尺度上的永恒价值上来。因此,有意 志也就意味着具有一种十分坚固价值尺度,在发生冲突期间可以参照它。这同智力运算 有相同之处(节5)。

13.控制论循环与经济调节

尽管目的价值在人文科学专有的各个领域里起着非常普遍的作用,遗憾的是这种价 值并不因此永远是可以度量的,相反收益价值出于其性质本身,则是可以度量的。由于 经济科学同时研究这两种价值,所以在经济学领域内最容易看到在一切人类行为中所起 作用这两种共同机制的意义。

总的来说,任何价值,都反映了一个结构的运转,而任何运转又都是受调节支配的 一个流量。这里所谓的调节含有最广泛的意义,包括自发的平衡过程和意向的与系统的 调节,例如,出自一项稳定或增长政策的经济调节。因此本节的问题是设法抽取可应用 于各价值领域的最一般调节模型。为此就要研究经济学家为控制他们面临的复杂相互作 用系统而使用控制论循环概念的方式。环形(或反馈)模式当然不是产生于经济学家的 研究工作。相反,经济学家刚刚开始对伺服机制论的运算内容感兴趣。这不仅出于思想 上的惰性,而是因为很难采用复杂的实验测量。但经济学的例子格外有趣。一方面因为 这些模式同古典概念,如经济循环概念相会合;另一方面因为人们已经隐约看到经济机 制的普遍性。这些机制的某些主要方面,在生物学、心理学甚至语言学领域内都能看到。

坏性系统的优点在于赋予无数情况中的某些情况一个确切的地位,在这些情况中, 相互作用概念和循环因果概念应该替代线性因果链的概念。在物理学中,作用与反作用 原理,各种各样系统——通过它们所接受的各种潜在工作的补偿而得以保持其平衡的那 些系统——的存在,以及勒夏利埃原理(或与初始干扰相反方向的平衡移动),早就表 明某些因果形式是不可能还原为一个线性链图式的。在生物学中,组织以及通过每次都 带有收益与损失的连续调节对组织的保存,这一事实本身越来越使人们不得不考虑环性 系统。甚至在表面看来很简单的环境对机体的作用中(现象型变更或带有发生效果的选 择),人们也开始认为机体同样也选择和改变环境。这就提示了有控制论循环的作用。 在相互作用永远伴有自动调节或多少是意向性调节的人文科学领域,循环概念更加明显 地有其必要性,而且越来越显得清楚的是,即使一般的S-R(刺激-反应)图式也已经 属于循环性的了。因为人只是在感觉到了刺激时才对刺激有反应的,同时他的反应只是 根据决定反应的图式,反应图式也不能反过来脱离通常的刺激而得到解释。

在具有可进行广泛测量这个优点的经济领域,某些已非常流行的概念都准备着迎接 控制论的模式。例如,一个变量通过其他取决于它的变量自己影响自己。又如在生产、 消费和投资三者关系中的“经济循环”概念,这三者构成许多循环的因果关系。再如经 济学家通常使用的并能提供环性系统中的一些简单变化例子的倍数和加速度概念。

为了明确概念,我们在此举一个把经济循环表达为反馈的基本例子(来自索拉里)。 假设这一模式参照的是一个封闭的国民经济(同国外无交流)并只记下以下三个变量: Y(t)=国民生产总值;C(t)=消费总值;I(t)=投资总值。这三个变量都是时间 (t)的连续函数,表示在一段时间t中的货币流量,t+dto于是就能得出会计关系: Y(t)=I(t)+C(t)这个关系可以,比方说,引进两条行为规律加以补充: C(t)=C·Y(t)和I(t)=V(dy(t)/dt)

C和V分别是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系数。

第一条规律是最常见的消费类型的函数。第二条规律在总体上反映了经济人员面对 国民收入变动在投资决定上的反应。这是在投资方面“反射”国民收入变动的著名加速 现象。这一初级动力学模式可归结为微分方程式:

I-C)/r=(1/Y(t)).dy(t)/dt考虑到初始条件Y(D)=Yo其直接解法是Y (t)=YoOpt。为了简化公式,我们有:

P=(I-c)/V=S/V或S

表示边际储蓄倾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是正数的增长率P与储蓄倾向成正比,而与 投资系数成反比。于是,人们可以用下图来代表模式,图中圆圈表示变量,菱形表示变 量所承受的变化(按照箭头所示方向):

人们从图中两个圆圈可以认出反馈。第一个反映“倍数作用”:Y(t)通过C(t) 自己影响自己。第二个反映“加速度作用”;Y(t)通过I(t)自己影响自己。两种作 用都是相加性的。

这一例子所具体化的方法呈现出两个好处:一个是从经济研究本身的观点上看,另 一个是它表现了一切生命和人文科学的共同机制(不仅因为在这些科学中到处都能遇到 环形系统,而且还因为生产、消费与投资的循环存在于一切目的价值和收益价值的领 域)。

(提示:登陆后自动保存当前读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