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1)

一、问题的提出

跨学科研究可能出于两种考虑,一种与结构或共同机制有关,另一种与共同方法有 关,这两种考虑也可能同时起作用。作为第一种考虑的例子我们可以举语言结构主义的 分析,它导致人们去研究所获得的基本结构是否多少与逻辑或一些智力结构有关。这就 是乔姆斯基用这种方法重新提出的那一类问题。因为同“实证主义者”认为逻辑可以还 原为语言的这一意见相反,乔姆斯基又回到了把语法从属于“理性”的古老传统。作为 第二种考虑或两种考虑同时起作用的例子,我们可以举最初为经济计量学所专有的“博 奕论”的各种应用。由于这种计算方法能应用于许多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知觉阈等 等),经济计量学家与心理学家就自然而然地对经济行为本身进行共同研究,如路斯的 著作(《个人的选择行为》,纽约,J·维利出版社,1959)和西哥与富拉克的著作 (《商务洽谈与集体决策》,纽约,麦克格劳-黑尔出版社,1960)。 第七章(R.布东)探讨的是各种不同人文科学所特有的方法与模式,它不得不特 别强调方法论上的汇合一致这个问题,而这一章中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则是共同机制的 问题。

1.精确与自然科学中的跨学科合作

要了解社会和人文科学的情况,必须先考察自然科学的情况,因为这两种情况在跨 学科观点上的差异是很有启示意义的。而且这些差异似乎不仅是由于“自然科学”比人 文科学早几个世纪的缘故。

现在仍然存在着的两种差异(将来可能会减弱)确实把自然科学和研究人类各种行 为的正题法则科学对立起来。一方面,前一种科学有一个等级顺序。这当然不是指学科 的重要性而言,而是指概念的前后演变关系和学科的递减或递增的普遍性与复杂性。另 一方面,这些学科由于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各种各样把“高级”现象还原或非还原为 “低级”现象的问题。这两种情况都不断迫使每一位专家把目光投射到他本学科界线以 外的地方。

当然,自然科学并不都是按照线性顺序排列的。有些学科,如有许多部门的天文学 或地质学,只能排列在共同树干的侧枝地位。但是总有一个共同树干存在着。从数学到 力学,然后到物理学,再到化物、生物学和生理心理学,人们确实能大体上找到按照孔 德的著名标准普遍性递减的和复杂性递增的一个系列。我们不进入这样一种分类可能引 起的各种性质的争论,我们只从中抽取不容置疑的两点。第一点是,人们今天要在人文 科学中寻求类似的顺序,那是徒劳的,直至现在也没有任何人提出来过。因为,比方说, 人们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把语言学置于经济学之前或之后。第二点是,每一个精确 与自然科学的专家确实需要对在这一等级顺序中先于自己的学科有相当高深的训练,甚 至还常常需要这些在先学科的研究者的合作。这就使这些研究者对后来学科所引起的问 题发生兴趣。

就这样,一位物理学家经常需要数学,而理论物理学,尽管听从实验,在技术上却 基本是数学的。反过来,数学家也时常关心物理学并创立了“数学物理”。尽管名为数 学物理,它却不听从实验,而是用演绎法去解决物理学提出的某些问题。还有,一位化 学家离开物理学就走不很远,理论化学也常常被称为“物理化学”。同样,一位生物学 家需要化学、物理和数学等等。因此,不用说,由于学科的等级顺序所表示的现象等级, 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必然越来越需要跨学科的研究。一些整体学科,如当代的生物物理 或生物化学,就是这一情况的直接产物。

但是尽管我们看到的画面已经相当不同于人文科学的画面,第二种对立却更加显著。 在一些社会科学里,的确存在着某些还原主义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兼并主义的倾向, 因为所设想的还原一般都是按学者所代表的学科那个方向设想的。例如,我们看到一些 社会学家企图把一切都归结为社会学等等。但是我们却从未看到一位经济学家认为他所 研究的事实可以还原为语言学(或相反)。然而在自然科学领域,由于刚才所说的等级 演变关系,还原问题经常是按照上述顺序提出来的,因而不断加强了跨学科的倾向。

这当然不是说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是相同的。事实上任何一个还原问题都导致三种可 能的解决办法。但这三种可能性本身都使人们紧紧扣住问题,并导致跨学科的讨论。这 些解决办法事实上是:(1)由“高级”到“低级”的还原;(2)“高级”层次现象的 不可还原性;(3)通过“高级”的部分还原,但也通过从“高级”开始对“低级”的 充实而产生的相互同化。

这三种解决办法的例子不胜枚举。孔德就认为化学必然有别于物理学,因为在他看 来,“亲缘”现象不能还原为已知的机制。相反,历史则表明还原是可能的并也是必然 的。在那些知识现状仍处于“开放”的领域,如有关生命与物理化学的关系的领域,生 物学家分成三种倾向。对一些人来说,生命只能还原为今天已知的物理化学现象。新发 现的无机物与生命体之间的链环肯定了他们的这种看法。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生命现象 是不能还原的。但为了捍卫这一生机论以反对第一种倾向,他们也不得不同样深入地研 究与化学或物理事实可能的连接。最后第三种人则参照如物理学家居伊在他所著《生物 学与物理化学之间的界限》)一书中所陈述的那类意见:根据这位深奥学者,物理学领 域自身中的还原事实上已经几乎永远是在简单的从属于复杂的或者把复杂的从属于简单 的,成为一种最终是相互性的协调。这样,假如人们能够预见到一种有关生命的物理化 学解释,我们现在的物理化学将会从这些新的属性中得到丰富,因而成为“更普遍”的, 而不是局限于越来越专门的领域里的应用。

分析解释——包括已经成功的和预期的解释——进程中这样的思维过程很能说明我 们的问题。一方面,这种分析说明为什么在那些跨学科合作已成为家常便饭、无须再证 明其丰硕成果的领域里要进行跨学科合作的理由。但另一方面,当人们想象一切超越自 己的学科界限的连接有导致滥用还原、减弱所研究现象的特性的危险时,它从一开始就 消除人们可能对跨学科合作产生的偏见。尤其当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它也是由 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那位物理学家精辟地阐述的——即“是层次产生了现象”时,把不同 层次的过程联系起来就很能解释并尊重所观察到的特殊性。本世纪上半叶,人文科学领 域中两门最能配合其研究成果的学科,即心理学与社会学,展开了一系列部分是无价值 的争论。尤其在这个特殊问题上,我们将要看到(第十六节),把彼此连接起来的这个 方法是多么能排除一些假问题,并在某些方面保证虽然仍很有限的合作。

至于人文科学间可能有的等级问题,只要社会学的中心问题,即从整体上考察社会 以及亚体系与总体系的关系问题不解决,自然还是开放着的。在此期间,每一学科都使 用一些对其他学科来说是策略性变量的参数,这为跨学科合作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研究领 域。但是,由于不能把体系线性分解为亚体系,合作往往成为简单的并列。相反,现象 层次的等级以及对层次的分别研究问题完全有可能通过两个本质上是综合性的学科未来 的发展,通过它们对亚结构和上层建筑问题的影响而重新提出。这两门学科,一门是人 种学,它的多面性特征是一目了然的;另一门是历史,但不是简单地重建发生的大事而 是就各不同人文科学研究的每一领域的历时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历史。由于这些不同 方面显而易见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可以期望,在历史学将达到一种正题法则的地位时, 它的教导连同一般的人种学与社会学的教导将使我们接近亚体系间关系这一中心问题的 解决。不仅各人文科学间(有或无等级)跨学科研究的未来,而且各不同学科(宏观及 微观经济学等)所特有的许多内在问题都取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提示:登陆后自动保存当前读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