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一位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大學教授。這十年來,她除了做實驗、教書,還翻譯了三十餘本大腦科學相關著作;她寫的專欄,從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談教育、社會與人生,往往直指問題核心,痛陳台灣社會裡扭曲、過時的價值觀。也因為她筆下總是帶有極大的同情與同理,她的文章常常感動有心人,讓網友們踴躍轉寄、學校老師們主動影印傳閱。她的專欄和書序結集,就出了八本書。她像是個閱讀的傳教士,每月演講至少三十場,只要有學校邀請,大小不拒、遠近不拘,只要願意專心聽,她都會準備豐富的素材,熱情的分享。她把演講、寫稿的所得,買書寄送給偏遠小學和有需要的個人。她每年寒暑假,就帶著全家大小、親朋好友或學生,上山到部落裡的小學做志願服務,帶著大包的書和大包的糖,上山教孩子數學英文。她的志工足跡和演講一樣「全省走透透」。因為她的直言不諱,常常有人扣她帽子,說她是「泛藍」,說她「撈過界」,還有老師每個禮拜都寫一封信罵她,說她偏激。但她...
洪蘭,一位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大學教授。這十年來,她除了做實驗、教書,還翻譯了三十餘本大腦科學相關著作;她寫的專欄,從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談教育、社會與人生,往往直指問題核心,痛陳台灣社會裡扭曲、過時的價值觀。也因為她筆下總是帶有極大的同情與同理,她的文章常常感動有心人,讓網友們踴躍轉寄、學校老師們主動影印傳閱。她的專欄和書序結集,就出了八本書。她像是個閱讀的傳教士,每月演講至少三十場,只要有學校邀請,大小不拒、遠近不拘,只要願意專心聽,她都會準備豐富的素材,熱情的分享。她把演講、寫稿的所得,買書寄送給偏遠小學和有需要的個人。她每年寒暑假,就帶著全家大小、親朋好友或學生,上山到部落裡的小學做志願服務,帶著大包的書和大包的糖,上山教孩子數學英文。她的志工足跡和演講一樣「全省走透透」。
因為她的直言不諱,常常有人扣她帽子,說她是「泛藍」,說她「撈過界」,還有老師每個禮拜都寫一封信罵她,說她偏激。但她從來沒有因此畏縮,學著「明哲保身」了起來。
洪蘭在想什麼?是什麼因素使她對教育如此熱情和執著?
洪蘭教授極力推廣科學教育與閱讀,本書針對對於大腦科學研究、普遍流傳的教養迷思、現代台灣教育問題等,從科學與人文的角度提出卓著觀點,敲醒讀者忽略的理性思考以及對社會公義的關懷。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