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因为自己做一些团体的关系,认识了一些和我一样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帮助人的一些朋友。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我会经常遇到有朋友在我的团体工作坊里问我一些问题,什么样的团体心理咨询的书对我的团体工作有帮助?你什么时候把你的团体经验整理成为一本书分享给我们?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咨询一种很重要的形式,我非常喜欢,这个和我所从事的心理咨询的理想“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的理念很吻合,希望可以同时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咨询而受益,这是我喜欢从事团体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热衷于团体心理咨询,那就是我对团体的理解。我认为两个人以上在一起相处,就是团体的互动,成为今天的自己是在团体中经验的结果。从我们一出生,身边就围了一群人迎接我们,我们自然地走进了团体中了,然后在团体中成长,在团体中学习,然后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健康的人。这过程中的团体包括“家庭团体”、“学校团体”、“办...
◆ 自序
因为自己做一些团体的关系,认识了一些和我一样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帮助人的一些朋友。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我会经常遇到有朋友在我的团体工作坊里问我一些问题,什么样的团体心理咨询的书对我的团体工作有帮助?你什么时候把你的团体经验整理成为一本书分享给我们?
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咨询一种很重要的形式,我非常喜欢,这个和我所从事的心理咨询的理想“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的理念很吻合,希望可以同时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咨询而受益,这是我喜欢从事团体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热衷于团体心理咨询,那就是我对团体的理解。我认为两个人以上在一起相处,就是团体的互动,成为今天的自己是在团体中经验的结果。从我们一出生,身边就围了一群人迎接我们,我们自然地走进了团体中了,然后在团体中成长,在团体中学习,然后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健康的人。这过程中的团体包括“家庭团体”、“学校团体”、“办公室团体”等,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在团体中的。
然而在团体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会在团体中和一些人相处,也会发生一些事情,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对我们“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有帮助的。可能在原来的团体中应该获得的东西,我们没有获得,不应该获得的东西,却被我们吸收到,也可能是作为一个人原本就有的能力,因为原来团体的关系没有被激发出来,这些使我们“让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优秀”这样的愿望大受影响。当一个人遇到这样的现象出现的时候,就需要参加有针对性改善的团体了,这个团体就是由团体导师带领,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科学原理和技术组织的心理咨询团体。
我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走进这样的团体,一生至少一次,因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团体中走出来的,也没有一个正常人会拒绝让明天的自己变的比今天更优秀。
所以,我在考虑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思考怎样让那些不是专业的读者也能因为这本书受益,而不仅仅是专业的团体带领者。当我们发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或者多个团体中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关于团体的技术。这本书不只是适合于专业的团体工作者,也同样适合那些正在各种团体生活的普通人。
随着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团体心理咨询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也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团体导师的队伍中来。但大家都会遇到一些相同的问题,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导师,需要有优秀的团体书籍来参考和学习,但现在的状况是,团体心理咨询类的书是比较少的,适合当下中国本土应用的团体书就更少了,这些少有的团体书,大多都是在描述一些理论,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很明显,真正实践类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我把过去开展的一些团体中的一些视频、音频、原始资料,在不违反职业伦理的前提下,整理出来,形成这本书分享给更多正在从事团体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们,以及关心团体心理咨询发展和所有希望在团体中更快乐生活的朋友们!可以说也是我要完成这本书的主要动机之一。
由于我本人学习习惯的原因,我在整理这本书的书的时候,就考虑到大家阅读的灵活性,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不需要从头到尾式的阅读,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直接进入那个章节。
本书有几个新的概念,一个是我在实践中总结到的一些经验,把团体心理咨询在本土文化下面分为三种形式进行,这样会更具体和针对,可以适合不同的团体形式。另一个是把团体的操作过程分成三种主导,这个可以适合不同的团体导师的操作风格。
另外,还有就是本书的其中一个章节加入了更适合本土文化的团体方式,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这个所涉及的是我的一个已经成型的论文《本土心理咨询技术探索—石头的故事在团体中的应用》。喜欢表达性团体治疗的朋友可以直接阅读本章。
写一本书不难,难的是写一本负责任的书。本书完成经历了两年时间,在这本书完成的过程中,不仅我本人体会到辛苦,还有许多朋友和我分享了这其中的苦与乐。
我要感谢我的好朋友于东辉,在形成这本书的过程中,他给予了我许多支持和优秀的建议,在此表示我真诚的谢意!
我要感谢心理学家张粹然老先生( 我的老师)。他今年86岁了还活跃在心理学的舞台上,为心理学而奉献,我把书稿邮寄到他在成都的家里,他非常细致地看了全部内容,给我真挚的建议,让我很感动!、
还有帮助我整理资料的亲爱的助理们,他们是:肖爱武、苏韵瑜、阮淑贞、李斌、江为智、kitty、韦学亮、叶子瑜、曹文研、赖丽妍、陈惠、曹莉、谢恒、田野。在这里请接受我真诚的感激,感谢你们和我一起为了推动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所做的努力。
韦志中
2008 年 6 月
于广州家中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