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角是比较早期的离婚之子,后继者不计其数。自1970年以来,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孩童见证父母离异,这一时代的美国人现在逐渐成年。我必须再强调一次,这群离婚之子占了全美44岁以上成年人的四分之一。根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所有已婚夫妻有40%已离婚。本书谈的就是这群离婚之子的生活及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发。全世界大概只有这项研究追踪童年父母离异的人一直到成人。从一开始我的兴趣就在探索这些孩子成长过程的内心世界,我试着从他们的眼睛去看,探讨他们周边的人际关系质量,包括与父母、继父母、情人、配偶、孩子的互动。随着研究的进行,我特别想要探讨他们在生命旅程中的转折点,以及最后如何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的。 本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131位孩童及其家人,最初是1971年我和同事柏林.凯利(Belin Kelly)访问离婚家庭开始接触的。这些孩子都是来自中产阶级的家庭,经过仔细筛选挑出在校表现尚佳且父母离婚前发展正常的孩子。当然作者希望...
本书的主角是比较早期的离婚之子,后继者不计其数。自1970年以来,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孩童见证父母离异,这一时代的美国人现在逐渐成年。我必须再强调一次,这群离婚之子占了全美44岁以上成年人的四分之一。根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所有已婚夫妻有40%已离婚。本书谈的就是这群离婚之子的生活及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发。全世界大概只有这项研究追踪童年父母离异的人一直到成人。从一开始我的兴趣就在探索这些孩子成长过程的内心世界,我试着从他们的眼睛去看,探讨他们周边的人际关系质量,包括与父母、继父母、情人、配偶、孩子的互动。随着研究的进行,我特别想要探讨他们在生命旅程中的转折点,以及最后如何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的。
本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131位孩童及其家人,最初是1971年我和同事柏林.凯利(Belin Kelly)访问离婚家庭开始接触的。这些孩子都是来自中产阶级的家庭,经过仔细筛选挑出在校表现尚佳且父母离婚前发展正常的孩子。当然作者希望确保作者所见到的问题都不是离婚前就有的。这些孩子和父母都不是作者的患者。作者仔细追踪他们的生活,每个人都访问过好几个小时,自1971年以后至少每5年一次。我在第18 个月、5年、10年、15年的发现在前两本书里都有纪录。到第25年时作者还能联络到近80%的“孩子”,进行数个小时的面对面访谈,他们的年龄介于28~43岁之间。
书中有些知识来自我在沃氏过渡家庭中心辅导过六千多位孩童及其父母的经验,该中心是非营利机构,自1980年起为麦林郡离婚家庭提供调停、咨询与教育。20世纪80、90年代我与同事就各种议题进行前人不曾做过的研究,范围涵盖联合监护、高度冲突的家庭、婴儿的过夜探视、法庭规定的探视。我们的研究结果对国家的公共政策与法院审判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为小儿科医师、教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提供参考。本中心在美国及世界颇具知名度,也为服务于分居、离婚、再婚家庭的法律工作者与心理专
家提供训练。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