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结两位作者多年来有关华人孝道的系列研究,以心理学的观点,将原本以文化色彩著称的孝道概念,由人文学的研究范畴,引介到华人本土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中。本书分从“社会态度”与“认知发展”两种不同取向切入,探究孝道如何在日常生活运作中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前者主要针对孝道的静态组成内涵进行检验,进而探讨各成分间的关联及其作用;后者则强调由动态的认知思考历程,分析影响个人孝道行动的各项认知特征,以探讨各项特征是否组合成不同认知组型,并据以界定不同的孝道认知发展阶段及其影响效果。本书不仅有助于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思考,对于关切家庭与亲子互动、华人社会文化变迁等议题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者,亦可提供研究取向上的互补与联结。
查看所有
本书集结两位作者多年来有关华人孝道的系列研究,以心理学的观点,将原本以文化色彩著称的孝道概念,由人文学的研究范畴,引介到华人本土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中。本书分从“社会态度”与“认知发展”两种不同取向切入,探究孝道如何在日常生活运作中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前者主要针对孝道的静态组成内涵进行检验,进而探讨各成分间的关联及其作用;后者则强调由动态的认知思考历程,分析影响个人孝道行动的各项认知特征,以探讨各项特征是否组合成不同认知组型,并据以界定不同的孝道认知发展阶段及其影响效果。本书不仅有助于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思考,对于关切家庭与亲子互动、华人社会文化变迁等议题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者,亦可提供研究取向上的互补与联结。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