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衣接着说,现在她也明白,她对弟弟们的怨恨,其实主要还是指向父母的,因为她不敢恨父母,所以就把对父母的怨恨转嫁到了弟弟们的头上。所以直到几分钟以前,她都还在坚定不移地认为,她一直都怨恨她的两个弟弟,而对她的父母从来没有怨恨过。
我听了不由得赞叹,云衣的成长真是太快了,现在的她基本上不需要我做什么,自己就可以为自己作咨询了。然后,我告诉她咨询的时间到了。
云衣并没有理会我的赞叹和提醒,她仍然沉浸在自己的领悟里。
还有,她接着说,她对弟弟的情感有羡慕的部分,也有嫉妒的部分。这两者是不同的,应该分开:
羡慕是自己也想得到别人得到的那些好东西,是希望对某种财富的共享,是希望别人有,自己也有。羡慕里面没有恨别人的成分,而且,如果自己不能得到,也只会觉得遗憾,而不会觉得很痛苦。羡慕的情绪重心和关注点是指向那些好东西,而不是指向那些得到好东西的人。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羡慕的是拥有某种好东西的某一类人,而不是特定的某一个人。因此,羡慕是没有伤害性和破坏性的,它起到的作用只会是激励我们为了达到更好的目标而努力,是通过提升自己的高度来和别人平齐。
嫉妒是想把别人得到的东西抢过来,自己得到,让别人得不到,而且一旦自己得不到而别人得到了,就会很痛苦。嫉妒往往是独占性的,不愿意与其他人所共享,所以,嫉妒里面有很大的痛苦和怨恨情绪——自己得不到会痛苦,别人得到也会痛苦,如果别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就会加倍痛苦。嫉妒的情绪重心和关注点是在人身上的,所以,嫉妒往往直接导致的就是针对某个人的伤害。因此,嫉妒是具有双向的伤害性和破坏性的,它往往驱动着我们通过把别人拉下来而和别人平齐。
所以,虽然羡慕和嫉妒有很多的共性,其核心都是想让自己得到的更多,但鉴别羡慕和嫉妒可以有三个检验标准:一是我们想不想让别人得到的更少;二是如果我们得不到会不会怨恨别人,或是想伤害别人;三是有没有共享性,我们是否允许别人也得到,我们会不会仅仅因为别人得到就感到很痛苦。
云衣觉得:“一个孩子会羡慕,但是不会嫉妒。嫉妒的产生主要还是父母的问题造成的。比如说一个特别常见的情况,父母拿别的孩子和我比,然后告诉我,我有多么糟糕,所以他们会爱别人的孩子而不会爱我——这就让我明白,哦,原来只要有人比我好,我就会被认为不好,而且我还会失去父母的爱。所以,以后一遇到比自己好的人,这个条件反射模式就会自发启动,我就会马上担心自己被认为是‘不好的’,而且还会失去本来属于我的爱。所以,我必须得先防御,而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以攻为守,于是,我就去伤害别人了。”
云衣侃侃而谈,而我完全在专心听讲。在咨询结束的最后,云衣说:“现在,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从来不嫉妒别人了——因为我其实很自卑,我害怕看到自己不如别人好,所以,我就一方面要竭尽所能超过别人,让我没有理由去嫉妒别人;另一方面,我会让自己坚信,别人根本就不配让我嫉妒——因为如果我嫉妒了,我就承认了别人比我更好。”
在遇到云衣以前,说实话,我自己对嫉妒都没有很清晰、很有质量的领悟,而经过那两次交流,我脑海中关于嫉妒这个主题的构架一下子就成形了,这对我之后的咨询非常有帮助。可以说,这两次咨询不仅是来访者的成长,也是我的一次富有里程碑意义的成长。我很感激云衣以她的生命经历为我这个生命的内容所丰富的这一切。
这次咨询又超时了半小时,但是我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强行按照设置的时间打断。结束之后,我相当不忍心忘却这次精彩的讨论。作为补偿,我把此次咨询记录详细地作了整理,并写下了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和灵感。我由衷地佩服云衣,当这个生命一旦开始拥抱自己内心的时候,她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许多时候,我只能欣赏着她清澈的智慧之泉汩汩地流淌,让我的心灵也得到滋养而变得更加清澈。她把我当做她的心灵引路人,其实她才是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