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我折磨及如何发出挑战(3)

自我憎恶

在极端情况下,抑郁不仅包含自我批评和自我攻击,而且包含自我憎恶。这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失望感,而是将自己视为可憎的敌人。自我批评出于失望以及想做得更好的愿望;而自我憎恶并不是需要自己做得更好,而是怀有破坏或除掉自己的冲动。

与自我憎恶相伴的还有自我厌恶。厌恶是一种有趣的情绪,它包含着想除掉或驱除令自己厌恶的东西的动机。对自己憎恶会使我们将自己判断为令人厌恶、坏或者邪恶。我们一旦拥有这些情绪,就会产生以野蛮方式攻击自己的动机。这不仅仅因为我们感到失望或情绪低落,我们的确对自己的某些部分产生了憎恨之情。

凯特被焦虑和无价值感所束缚,如果事情没有做好,或她与别人产生了冲突,她就会感到愤怒已极。她产生愤怒情绪同时,还对自己抱有强烈的憎恶情绪与观念。她的自我折磨是施虐型的,她有这样的想法:“你是个可怜的东西,是蛆虫,是无用的狗屎!”当人们憎恶自己的时候,他们用来评价自己的,常常是那些能够引起人厌恶情绪的词汇(如狗屎)。凯特受到性虐待,有时她憎恶自己的生殖器官,甚至想用刀子对付它。在极端情况下,自我憎恶能导致严重的自我伤害。

索尼娅没有受到性虐待,但她讨厌自己的脸型,经常求助于外科手术。这种自我憎恶情绪直接指向身体的现象并不罕见,它经常与羞耻感相关联。

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查看我们的自我折磨、自我批评是否已超越限度,变成了自我厌恶或自我憎恶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你对自己、对自身所处的状态感到失望,但你是否能与自己保持友爱的关系?如果你的自虐倾向已经无法控制,你应当作如下努力:使用你的情感性思维,尽可能用温和友善的方式去改变它。

.我的自我憎恶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我是一个喜欢憎恶的人吗?

.如果我不是一个喜欢憎恶的人,并且能够看到它的破坏性, 或许我能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

.我的自我憎恶到底有什么价值?

.我非常了解,如果我在乎某个人,就不会憎恨他们。

.我的思维方式是不是全或无的?我是否忽视了自己积极的方面?

.我像希特勒一样坏吗?不是,那么,我应当正确看待我的 自我憎恶情绪。

.或许,我应当更加强硬地对待自我折磨倾向,不能让它夺 走我喜欢做的。

.毕竟, 自我憎恨或自我厌恶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它只能够 使我情绪低落。

.或许我习惯了他人对我的厌恶情绪,如果我进行自我攻击, 我就是在重复他们对待我的方式。

以上最难的部分是,你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然后决定,是否 让憎厌继续存留在你体内。只有决心不让自我憎恶继续存在,你才能够训练自己更好地控制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然而,如果你内心支持自我憎恶,认为它合理,那么,想爱自己并最终治疗自己是很困难的。对于一些人而言,这是一个灵魂搜寻的过程。然而正如——个病人对我所说的:

最困难的是要意识到,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不管这些年我对自己带有怎样的愤怒和敌对情绪,转折点在于,我下决心承认:我受够?这种自我憎恶。只有那时 我才能迈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抑郁,战胜自我憎恶本身对我们也是大有益处的: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会因之而改变。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憎恶倾向——如果你感到了憎恶情绪,这并不表明你不正常。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给它多少市场?

憎恶来源于伤痛。我们憎恨伤害我们、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东西。但是,与其憎恶,不如关注这些疼痛和伤害,弄清它们到底是什么。当然,如果你发现,你的抑郁情绪中有自我憎恶的成份,不要把这种经验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自我攻击中去,相反,你应该说:

很高兴我发现了自己的憎恶情绪。现在,我要着于 学习关爱自己,检验自我憎恶中的理智成份。或许我正处于全或无的思维模式,或情绪化推理的控制之下。我应当将憎恶看作是受伤后的症状表现。社会比较一些消极的自我攻击观念,来源于我们将自己与他人比较, 从而贬低自己。事实上,人们经常拿自己和他人比较,如“我的 是否比你的大?”等等。即使是动物也通过“社会比较”来决定 向谁挑战、攻击谁、避免被谁攻击。我们大脑天生就具有社会比 较的倾向,因此,要避免比较是很难的。

社会比较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 以做各种决策,如:“我与他人一样还是不一样?”“我是否是他 们中的一员?…‘我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我是不是比别人好 (聪明、强壮、有吸引力、有能力)还是差不多?”如果社会比较 的结果是积极的,那么即使失败也会使我们感觉好些。设想你在 —项重要的任务中失败了(例如考试或考驾照),你为你的失败感 到沮丧,然后你给你的朋友打电话,发现他们也失败了,很可能 你会感到好多了,你会感到失败的不只你一个。

抑郁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拿自己与他人做消极的比较。在这 些比较中,我们选择那些事实上(我们认为)在某些方面比我们 强的人做对象。换句话说,我们不把自己与平常先生(或女土)比 较,而是与那些我们认为做得好的人比较。简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把全部精力用于照顾孩子。她有一些朋友,尽管她们也有孩子, 但还是出去工作。简想:“我不如她们那样有能力,因为我没有出 去工作。我拼命努力才刚能把家料理好。”当我问她,在她的朋友中,是否有因孩子未出去工作的人时,她承认,她有许多朋友都没有出去工作。然而,她不与她们比,而偏偏与少数有工作的人比。

(提示:登陆后自动保存当前读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