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产生

不可控的应激事件

使我们大脑陷于抑郁状态的另一个因素是应激。许多年前,马丁·塞里格曼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给动物施加不可控的应激刺激,他们会表现出抑郁病人所有的消极和被动。后来,另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试图弄清楚:处于不可控应激刺激下,动物的大脑发生了何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一些脑变化与人类抑郁时的大脑变化非常相似。例如,控制积极情绪与行为的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如果给动物施加可控性应激刺激,动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大脑变化,即控制积极情绪与行为的大脑皮层活动大大提高。同一应激刺激,不同的可控水平,能导致动物大脑完全不同的生物变化。如果你处于应激状态,但你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你的大脑是一种变化模式;如果你处于应激状态,但对面临的状况无能为力,你的大脑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变化,其中,应付方式是关键因素。

这些研究发现至关重要,它提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应激刺激的应付能力越强,我们脑内发生的生化变化就越小。

进化层面

进化理论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常常陷入各种令人痛苦的心理状态,是因为我们具有“某种特定的潜能”。比如我们所爱的人突然辞世,我们会陷入巨大的痛苦中,我们可能让他人分担这种痛苦,也可能一个人独自承受,但无论如何,我们体内都有悲伤的潜能。类似地,我们每个人都有攻击的潜能,如果他人伤害了你的孩子,你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报复欲望。同样,我们也都具有性或焦虑的潜能。

让我们探讨一下焦虑。我们知道,任何动物都具有内在的(或说天生的)战斗一逃避系统,当面临威胁时,这一系统就被启动,体内肾—卜腺自动分泌肾上腺素,使我们对危险产生警觉,并针对不同的危险,采取不同的行动。例如,当受到强盗的威胁时,我们的心率加快,我们或反击或逃跑。但是,正如晕血的人看见血就晕倒一样,有时我们的恐惧对象并不会伤害我们。例如,枪、电占、汽车的致死率远高于蜘蛛的致死率,但更常见的是对蜘蛛的恐怖。理智上我们知道蜘蛛不会伤害人类,但人们对蜘蛛的恐惧丝毫不会因此而减少,好像人类大脑中存在某种“蜘蛛恐怖”程序一样。

进化论对此的基本观点是:大脑之所以能转换到某种状态,是因为大脑预先设定了转换到该状态的程序。就是说,抑郁状态中大脑的生物学变化是脑内潜在抑郁状态被“激活”所造成的。类似地,我们脑内还有潜在的焦虑状态、愤怒状态、兴奋状态、悲伤状态等。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抑郁状态都是相同的,抑郁具有不同的类型,且基因、敏感性、生活事件以及其他因素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影响一个人的敏感性及病症类型。

你也许会有一个疑问,抑郁对人有什么好处呢?焦虑、愤怒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而抑郁看起来却没有什么价值。这里我们首先要说的是,人类具有放大各种心理状态的能力,我们能预见动物无法预见的危险,我们会为未来的事件忧虑——比如晚会将怎么样,面试是否会顺利。我们内部的生理机制(即战斗一逃避系统)会令我们感受焦虑。这—机制从进化学角度讲,已具有百万年的历史了。但是在人类,许多种刺激可以将其激活。你会进一步发问,即使人类能够放大潜在的焦虑状态,那么抑郁的价值又表现在何处呢?事实上,关于这一问题有许多种可能性。

防止我们水中捞月

一种观点认为,中等程度的抑郁,其适应性功能表现在,它帮助我们放弃不大可能实现的追求,因为抑郁情绪减少了我们从某类事件中获得的快乐,所以我们更容易放弃。如果没有东西(如情绪低落)阻止我们追求那些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我们很可能徒然浪费大量的时间和桔力。

帮助我们应付损失

进化论认为,许多种抑郁症状与悲痛具有相似性。当我们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悲痛,我们一旦陷入悲痛状态,就会变得焦虑、痛苦,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至少一段时间内如此),最后陷入抑郁状态。悲伤和痛苦的进化价值是帮助我们重新建立关系。很明显,如果我们不具有悲痛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不会在乎自己与他人是否存在着亲密的关系。从进化观点来看,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寻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向来是积极主动的。如果没有这种关系,我们就会变得非常郁闷,因此,“依附关系的丧失”非常令人痛苦,因为这是生物预定的。我们需要亲密关系,并且在与他人相处时会感到快乐,这是生物性的反应,是进化的需要,儿童尤其如此。

有时,尽管人们没有经历任何重大的损失,也会陷入抑郁状态,其原因是这些人从未体验过被父母爱、被父母需要的滋味。他们也曾经想与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但在早期家庭生活中,他们发现亲密关系常常与惩罚、威胁相联系,因此,他们一方面渴望亲密关系,另—‘方面又认为要么是自己不可爱,要么是他人不可靠、会令其失望。因此,这种抑郁不仅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对无法获得的亲密关系的渴望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与他人建立了各种不同风格的人际关系。有些人常体验到“依附焦虑”,他们对被拒绝、被抛弃充满恐惧,他们对被单独留下感到焦虑,对与他人分离感到愤怒。相反,另一些人认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令人痛苦的事情,因此,他们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还有一些人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有时他们看起来非常需要亲密关系,需要证明自己可爱,但另一些时候,他们却远离人群,孤独而冷漠。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人际模式,应激会极化该种模式。例如,在应激状态下,我们通常更需要我们所爱的人的肯定,如果我们无珐获得这种肯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我们就会陷入抑郁。

(提示:登陆后自动保存当前读书进度)